她的脚掌被生活与病痛折磨得比所有男乞丐都。 偏偏都这样了,她居然还在哺! 她把一个瘦小的孩子裹在自己的上衣里哺! 这样的画面让朱厚照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过来。 他还小,不懂什么家国天下,只觉得这一张张或愁苦或麻木的脸庞让他觉得很难受。 朱厚照凑到文哥儿近前难过地追问:“很多吗?这样的人很多吗?” 文哥儿道:“只要国泰民安,当然不会很多。” 他耐心地给朱厚照分析起来,像苏州府在洪武年间人口便有两百多万,将近五十万户人。 一户人有一户人的际遇,一户人有一户人的难处,便是圣人在世也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苦难。 像是上回所说的拍花子把人拐了去,便有可能让一个本来可以好好长大的孩子沦落他乡。 要管理好一个苏州尚且不易,何况是整个大明? 光他们浙江都有一千多万人口来着! 朱厚照听了这么多数字,龙脑壳有点晕晕的。他茫然地追问道:“那该怎么办?” 文哥儿坦然回道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他也还小,对这个为难了无数代人的巨大议题也没有太多的办法。 见朱厚照一脸失落和茫,文哥儿缓声补充,“殿下已经跟老师他们学到《论语》了对吧?” 朱厚照闻言用力点头。 杨廷和他们已经在给他讲《论语》啦! 虽然他听不太懂,不过他每天下午把早上学的东西记下来和文哥儿讨论,能从文哥儿这里听到许多故事! 比如孔子如何带着学生们环游齐鲁! 那时候的学生能跟着老师到处游历! 周游列国,一听就很带劲! 所以朱厚照每堂课都记得特别认真! 见朱厚照双目熠熠地看着自己,文哥儿说道:“《论语》记录过这么一段,说是齐景公问孔圣人如何治国,孔圣人回答了这么八个字,‘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’。” 他详细地给朱厚照解释起来。 “这话说的是‘只要君王尽到君王应尽的责任,臣子尽到臣子应尽的责任,父亲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,儿子尽到儿子应尽的责任,自然就能家和国兴’!” 有太多的案例和试验可以证明自由永远是相对的,如果放任社会回归每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丛林状态,一切只会越来越混。 想办法建设一套相对适用于当前社会的规则,然后让大家都各司其职地生活在其中,其实是能让最多人安稳生活的办法。 只是这样的规则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针对的调整,迟早会有不再适用的那一天。 要是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已经没办法在这套规则下生存下去,就会让他们萌生出把一切推倒重来的想法。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时都有人矢志改革的原因,因为有远见的人能从朝廷遭遇的困局看出许多旧规则已经不再适用。 变通变通,不变不通! 只是有这种远见的人,不一定有魄力把变革落实;即便他有魄力把变革落实,效果也不一定很好;哪怕当时效果还不错,也不一定有后继者能将它延续下去。 要不然哪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朝代更迭? 这些事文哥儿还没认真去琢磨过,自然也没打算一下子给才六岁大的小猪崽子灌输什么深刻理念。 人本来就不可能管那么长远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,你这会儿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周全,焉知几百上千年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?再高明、再超前的想法,将来总会有变得不相宜的那一天。 文哥儿抬手摸了把朱厚照凑过来听得格外认真的龙脑壳,开始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像我们家,我时常督促我爹好好上进,我爹也时常督促我好好上进,这就是父子之间应该做的!之深,责之切!越是父子情深,越是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对方!” 他,王小文,从不心疼亲爹,每天都期望他爹在家能当个好父亲,在朝能当个好官员! 积极贯彻孔圣人所说的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”! 朱厚照听着觉得特别有道理。 他也特别父皇! 他也要督促父皇! 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,一天都不能松懈! 好儿子理当如是! 朱厚照用力点头,表示自己已经把文哥儿的话记得牢牢的,一句都不会忘。 等到了下衙的点,文哥儿便优哉游哉地溜达出,准备回家吃喝足好好睡一觉,尽量以最好的神面貌应对第二天的当值。 第二天一大早开始,文哥儿就要全天候蹲守詹事府,无非要事不能随便离开。 事实上也不是他一个人值守,底下干活的人还是多的,只是品阶都比较低,平里只负责打杂和跑腿。 他,王九岁,其实是当天的坐班领导! 想不到吧.jpg 由于文哥儿不能跑,朱厚照早上上完课后便颠颠跟着杨廷和他们直接跑詹事府玩耍。 左右都是在里,朱厚照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。 朱厚照叫人搬了凳子,兴致地趴在文哥儿边上看他处理詹事府事务。 等文哥儿手头的活儿告一段落了,朱厚照才跟他分享起自己昨天去给他父皇欣赏《乞儿图》的过程。 他是在饭点给他父皇看的,那些丑丑的乞儿成功把他爹丑到了! 他父皇饭都有些吃不下了,还是他这个孝顺皇儿在旁边卖力地劝说,一个劲表示“大明没您可不行”“您至少要为大明再奋斗五十年”“您的身体可不是您自己的身体”,他父皇才努力多吃了一个馒头! 当个孝顺孩子,可真不容易啊! 文哥儿:“…………” 您可真是个大孝子。 文哥儿开始担心朱祐樘知道是自己怂恿太子去督促亲爹的,回头会不会直接把他脑袋给剁了。 唉,他真是为大明的繁荣昌盛碎了心! 文哥儿自己有詹事府这边的公务要处理,见朱厚照打定主意要在这边赖着不走,他便暂且停下手头的活儿,趁着朱厚照对《乞儿图》还有印象给他讲了首著名的“民悲歌”。 也就是《诗经》里的《葛(ge)藟》。 这诗比较短,早些年《诗序》的说法是周王朝贵族的自叹自悯之作;后来南宋的朱熹横空出世,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《诗经》进行全新的诠释,这首诗的意义顿时扩大化了,成了无家可归者自悲自叹的“民悲歌”。 朱熹的著作在大明被列为科举教材,影响力自然是不小的,读书人普遍也认可了这种扩大化的解释。 文哥儿提笔把《葛藟》给朱厚照写了出来。 开头第一句是“绵绵葛藟”。 朱厚照十分骄傲地发现自己至少能认出三个字! 后头也没有太多的疑难杂字,句义更是直接明了,大意是“你看那河岸的葛藤多繁茂,延绵不绝长又长!可我却要远离血至亲,改向别人把爹喊;就算我向别人把爹喊,别人也不会给我半点眷顾”。 这诗的第二段、第三段内容也是相近的,只是由“父”及“母”再及“兄弟”。 诗中人骨分离、落他乡,扔下脸面朝着外人一声声地唤着父母兄弟,却换不来半点怜悯和关心。 这一句接一句的,可不就是令人不忍多听的“民悲歌”吗? 不说街上的乞儿,便是那些卖身给别人为奴为婢的丫鬟奴仆,不都对着主家一口一个“爹”“娘”“哥哥”“姐姐”地喊吗? 这其中许多人的遭遇,怕也是“谓他人父,亦莫我顾”“谓他人母,亦莫我有”! 朱厚照从小锦衣玉食,本是读不懂这诗的,可他昨天已经听文哥儿就着《乞儿图》讲了许多百姓受的苦楚,再跟着文哥儿读这首《葛藟》便觉有些难过。 朱厚照一手拉住文哥儿让他看自己,一手摸着自己小小的口说道:“这里闷闷的,不舒服!” 文哥儿微微一顿。 若是自家弟弟,他也不会在对方这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这些内容。 了解这些东西对一个六岁小孩来说还为时过早。 只是朱厚照是太子。 拥有一个悯百姓的太子,对整个大明来说太重要了。 文哥儿道:“殿下会不舒服是因为殿下有不忍之心。这对我们大明来说是好事,对百姓来说也是好事,以后殿下肯定会是人人戴的好太子!” 朱厚照听后就又高兴起来了:“孤当然是好太子!” 文哥儿便让他在边上练字。 朱厚照对着文哥儿写的《葛藟》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。 作者有话说: 文崽:上班难,带娃更难,上班又带娃——嘶,谁有我苦?! 隔壁司马懿:……大概是,我? * 二更复活术,biu! 活了一天! * 注: 1《乞儿图》的介绍:参考周臣的《民图》,纯属看图发挥,有什么错的就当它虚构(bushi 有兴趣的话,【中华珍宝馆】这个网站可以搜到高清原图……本体目前收藏在美国某博物馆 - 2“谓他人父,亦莫我顾”“谓他人母,亦莫我有”:出自《诗经》 原诗是这样的: 绵绵葛藟,在河之浒。终远兄弟,谓他人父。谓他人父,亦莫我顾。BgMBuilDINg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