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番话越聊越深,越扯越远,可两人的心思都不在话上。几轮没什么意义的言语锋之后,王吉忽然冒出一句:“想一想,初七?” 龚遂捻了捻渐稀疏的胡须,缓缓道:“初七肯定是主要的子。再看一看吧。小王爷,不,皇上的想法,也不是总能猜出来的……” 从房间外面看,窗里的一灯如豆就像遭了风、吃了水,忽明忽暗,随时就要熄灭下去。 他们所说的初七,就是大行灵柩下葬的子。 据礼法,在吉也就是初七之前,灵柩要一直停在前殿。为了减轻腐臭,整个前殿四方都放着乘大冰块的铜鉴,这几天功夫,得花掉未央冰井里半年份量的储藏。寒气丝丝缕缕,给地面覆上一层薄纱,就像在间里扣出一块属于曹的地界,尤其在平旦和黄昏两个时节受最为明显。 刘贺每天就是在这两个时间前去哭丧的。一是界处,大臣们说天人比较容易通达信息;二是因为棺木里的气味肯定比晌午要淡一些。 每天和他一起出现的,还有上官皇太后。 上官一身素裹,把瘦瘦小小的身体四肢都遮挡起来,跪在灵柩前,像一尊玲珑白塔。 第一在黎明碰见的时候,刘贺简单请了安,后面就忙着做其他事情,两人没多沟通一句话。当天黄昏也是一样。等到了第二天,上官就忍不住问刘贺:“为什么你每次来,带的臣子都不一样?他们怎么也不认真凭吊,总是忙东忙西?” 一般而言,哭祭仪式只有皇帝带着一两名内侍来参加,但刘贺每次都带几个人,而且每次人员都不同。上官本以为他们不过是乡鄙之夫,忍不住要来瞻仰先帝荣光,后来却发现他们大部分人的关注点本不在大行皇帝上。 “他们不是来祭拜,是帮孤记录东西的。比方说他。”刘贺暗暗指向一位侍官,他正借着吊唁的名义,慢慢绕着灵柩走圈。这本来也是祭拜仪式中的一环,所以做出来并不突兀,只是他走的时间比较长,脸上悲戚的表情也比较拙劣。 “他实际上在干什么?”上官低声问。 “研究这个漆棺。”刘贺坦诚道,“我们在昌邑国,本国自孤父亲的时候才受封,所以当地从来没有过王以上规制的经验和实物。包括父王大行时的做法,也都是本地工匠东拼西凑学来的,和关中这种基深厚的地方,本不能同而语。” 上官显然没有反应过来,“这棺有什么值得研究的?” “母后你看,这从外到内,门道多得很。比方说外壁,君子贵玉,先帝漆棺外表上镶有玉璧、玉璜、玉佩、玉板,玉间镂空,作金漆画,有云龙、朱雀、北斗、苍松等等,合乎天子形制,远超王侯。不过可能是因为储备不足,这上面的并不全是顶级的蓝田玉,尤其是在这些黄玉的使用上,就能看出前后颜差别。” 先帝猝然驾崩,少府来不及筹备,这事情上官也有所耳闻。她只是没想到,刘贺光从棺上的细节就能看出来。 刘贺继续侃侃而谈:“再说这上面的金艺,虽然手艺非凡,但它采用的都是鎏金而不是错金技艺。鎏金虽然华美,却做不出错金纤如发丝的工巧和质。这肯定不是工匠能力不足的原因,更可能是因为工时有限。” 上官忍不住暗讽一句:“王国里还真是逍遥啊。” 刘贺没理会她,只说:“侍从主要就看这些东西。他们每人只懂一两种器物,所以得不停换着人来,才得分明。”他心里想,要不是皇太后在场,都想偷偷打开外棺去看一看里面。那才是门道最多的地方——毕竟他已经是天子了,只要别开内棺,先帝应该也不会介意。 上官摇摇头,听了这么多,还不是她想问的东西:“我的意思是,何必去研究它?” 刘贺想了想,换了个方式回答:“生前死后,都是一样的,唯一区别在于,生年不过是白驹过隙,归去却有万载千秋。母后内所置的一一榻,难道不是人们费尽心思去打造?那在这棺椁和其他一应器物上,我们只应该花更多的心思。” “费这心思有什么用?走了就是走了。”上官自然是想起了家事。 “走了也还在的。”刘贺说,“不然多寂寞啊。” 上官心里咯噔一响。半晌,嘴上才冷冷回道:“死生之事,一般人都避之不及,陛下倒是上心。” 她还有半句话留着没说——那是皇帝应该关心的事吗? “皇帝大行,也只有这么几之内可以看看。要不然,下一次不就到孤自己了吗?” 上官一时哑口无言。她脑海中本有很多恶狠狠的警告,但多年规训下来,不可多说,宁可不说,就像有重重军拱卫声门,把话一句句阉成太监。 但她又气不过,最后只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:“陛下该自称为‘朕’了!” 刘贺浅浅笑着说:“朕不奢望母后这么快就理解。不过上次的疑问,现在可以回答了吗?” 上官没想到他再一次提起。不过,她越来越觉得这位新皇确实没有恶意,只是有一套稀奇古怪的人生法则,而且直来直去,全然不为他人所动摇。她自小不在豪门,就在闱,实在想象不到是怎样的环境,才能生出这样的一个人。可当他们都跪在这座前殿里,在一个昏不昏晨不晨的次第,四周丝丝冒着寒气,她忽然觉得这也是一种天地——有人活在权位上,有人活在温柔乡,自然也有人活在这种隙里、里、时间里。 最后,她坚定地回答道:“当然是并骨,无论是明还是五十年后,我都会与他合葬。” 刘贺出意的笑容。“墓室修得怎样了?” “不知。寻常人是不会特意去了解的。” “既然是这样,朕想请母后到温室殿里来一趟。” 上官已经放弃了猜测,只是说:“这不合礼制,大将军不会允许的。” “我们可以瞒着他。” 上官都不需要回答,她的沉默在灵柩四周不断回响:谁能瞒得了大将军?天底下有什么事情逃得过大将军?如果他想抓老鼠,未央殿前广场上第二天就会铺一千万只老鼠。如果他要苍蝇,那中央官署的每一间房子里都会一亿亿只苍蝇。 “朕想办法。”刘贺不以为意地说,“过两天,会有人来接母后。” 皇太后居住的长乐位于未央的东面,所以又被称为“东”。它本是大汉朝廷第一座修筑的殿、汉高祖的朝廷所在,但后来同样是为了彰显孝道,高祖把朝廷迁往新建的未央,而长乐则成了太后的居所。夜寂无人,闱森严,却有一辆小马车自长乐门开出。卫士不敢阻拦,因为那是皇太后御用的马车,一匹小马驹像从神话里走出的幼兽,在紫夜里白得莹莹发光。他们赶紧去报了长乐户将,户将飞骑而至,总算在马车出长乐门之前将它拦下。他们最怕是皇太后忽然夜行,万一有什么差池,多少颗人头也不够用。可掀开车帘子一看,内里却是空的。 再看那位御马者,嘴上没长几,神洋洋得意,不等查问,就拿出一枚太仆下属的长乐厩官印来。太仆是九卿之一,掌管廷车马,长乐的舆乘也在管辖范围之内。户将问他什么事,他只说是长乐厩奉旨调度车马,今夜要进未央,往下便什么也不愿意说。小白驹平里娇贵异常,这下就像是被王八骑着麒麟背,俩鼻孔呼呼对外滋气。户将看他左右不像正经人,正要诘问,却突然想起最近新皇帝封了一批官员,全是从以前昌邑国跟到长安来的,得皇上下乌烟瘴气。长乐卫尉邓广汉也就是他的长官,曾专门代过,别起冲突,有事上报。户将沉片刻,只让卫士把车驾检查一遍,确认没挟带其他东西,便放他走了。 那是第一夜。第二夜,里开出去三辆马车。御马者也是新官员,官印都是新簇簇的,别在间,都舍不得藏起来。户将懒得跟他们废话,但还是检查了一下车驾,却一不小心,冲撞了一位人——那是先帝婢女,名字叫蒙。先帝新崩,人却在半夜里被车驾运出,这件事容不得细想,随时可能惹来杀身之祸。户将匆忙把帘子放下,又隔着纱绸求饶几句,这才赶紧喝令卫士放他们离开。 这个叫蒙的人在后来,被屈打成招,声称遭到了刘贺的污,这成为新帝众多罪行中的一条。但在当时,她只是忠实地替上官去以身犯险。去完温室殿回来后,她还讷讷地想不明白,只能回禀皇太后说:确实没有危险,不过这位陛下的奇思妙想,可能会让很多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 她虽然一语成谶,但却没有因为这份智慧而获得嘉奖,死后没有任何人悼念,只有上官在再次看见那匹小白驹的时候,为她偷偷抹过一次眼泪。 第三天夜里,长乐开出五辆小马车,这次,长乐户将没有检查。 他干脆没有面。 上官皇太后穿着绿的禅衣,头发挽成髻,又用纱巾裹成兜帽,乍一眼看不出身份高低。到了温室殿,她一个人过了两进院门,直入正殿,殿里再无旁人,唯有花椒和泥涂墙留下的芳香气息,以及壁披挂的绫罗锦绣。这些她都悉,以前身为皇后时居住的椒房殿也有相似的设计。她又退出来,进东面偏殿,就看见一地的堆金积玉、铜鼎铁器,刘贺一个人跪坐在侧,没有戴孝巾,简单束了发,全无丧仪模样。 才一照面,上官就忍不住问他:陛下不知道长乐卫尉就是大将军的女婿吗? 刘贺还在细心捣一件青铜器,轻轻回道:没问过,但一猜便知。 他请上官坐上座,自己仍在器物旁边。上官心里鼓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,也不客气,径自在正位上坐下,在动作间隙里,忽然瞥见刘贺的一双眼,觉得和过去见过的所有眼神都不一样,在深潭底下,灼着火光。 上官忽然有点慌张。她觉得那双眼像一面镜子,只倒映出她自己的情绪。多年以来,她循规蹈矩谨小慎微,但刘贺只来了几天,就在大将军眼皮底下闹出这么多动静。那两豆微光忽然就铺了所有前路,在影影绰绰里,很多片刻都变得荒唐且可笑。在很长时间里,她只跟随模仿一个人,现在那人已经躺在前殿的冰窟里——他所留下的条条框框,也仿佛嘎吱嘎吱地松动起来。 可这些情绪都只飘了一瞬,她连忙收摄心神,甚至朝自己低低说了一句:荒唐的是他不是你。再看时,只觉得那眼里的光也没什么特别,想来一定是因为刘贺奢靡,把殿里点得灯火通明,才倒映在眸子里。她还发觉空气里有不一样的异香,和花椒香气混在一起,所以才托得思绪空不着地。 上官问,这是什么毒烟吗?刘贺说不是,只是四种香料混合到一起,从博山炉里蒸出。炉鼎设计妙,那烟气冒出之后并不散去,而是沿着金铜镂空门道,蜿蜒徘徊,成水、飞桥、仙瀑。上官又问,那个又是什么?刘贺说,那是蒸馏器,可以炼丹,也可以做酒。只是今不便用酒,不能给母后示范了。 上官再用手指扫一遍所有器物,问,这些都是什么?青铜器上有铸字,是少府的东西。 刘贺说,这些都是挑出来送给母后的。 上官好像突然清醒过来。她几乎是下意识地,回答了一句:我不可能背叛大将军的。 过往所有经验和教诲告诉她:任何人只要给她任何好处,无论是什么,甚至只是一句话、一行字,要不是为了皇上,要不是为了大将军。现在只剩大将军了。除了这种推测,唯独还有一种可能,但它比这更龌龊、更不堪,上官还请人先来打探过了,确定不是那方面的事情。 所以,刘贺和其他人终究没区别,他只想借上官来对付大将军。 这晚上算是白来了。 这晚上确实没白来。 刘贺又笑了,又是一种不求理解的笑,仿佛只有他沉在一场醉梦里。他说,这些东西不是给母后现在用的,而是明器,提前置入皇太后并骨墓中的。未央少府目前能提供最好的器物都在这里。确实,少府东园令主管了各个皇陵里的一应器物,但他手底的人、能做的事,都称不上一,所以要拿到最好的东西,只能翻遍少府上下。 刘贺一边侃侃而谈,上官一边惊涛骇浪——谁曾想过,两个大活人之间竟然会赠送明器呢?这简直比巫蛊还要可怕。如果是寻常任何一人所为,她都只能理解为是一种诅咒;可这位新帝的行为本就乖张,且所有摆在殿上的器物又都光可鉴人、相辉映,这就让常理仿佛变得稀薄起来。 上官最后只能遵循常识,抓住一稻草,问:为什么送我? 刘贺说,朕确实有私心。不久后,需要母后冒的险恐怕比今夜更大。 上官终于觉回到了正常逻辑,所以紧追一句:陛下先说清楚。 刘贺说,既然选了这些明器,就要放到墓里,这件事,母后自然有理由亲自检查。这个时间,可以选在初七仪典时。朕只希望在先帝陵寝石门封死之前,能陪母后进去,亲眼仔细看看先帝的陵寝。 所以说,陛下做这些事情,都是为了看墓? 是的。刘贺坚定地说,那将会是我们离百代千秋最近的一个瞬间。 作者的话 雷克斯 作者 2023-11-05 文中写到汉文帝的巧合,是真实的。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,封代王,在山西太原。在他的眼里,诛灭诸吕的周,其实和刘贺时的霍光是差不多的。所以他非常谨慎,前后多番派人查探,又走走停停,直到确认称帝之后,才敢进未央。“皇帝即夕入未央,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,镇抚南北军,以张武为郎中令,行殿中。”甚至没有等白天。所以对霍光而言,郎中令、中尉这两个身份,一定是很的。他们有没有私下沟通过?怎么对的?这就有了想象空间。 第七章 《筑墓赋》尺牍(篇) ——公元201年 · 建安六年—— 潘四娘有一种广为人知的神通。因为潜伏作战常常有衔枚噤声的时候,太史慈设计了完备的手势暗语,可潘四娘从来不用,只要和太史慈一对眼,她就能读懂“左抄右回”“别队先攻”“骑兵押后弓箭先发”等等讯息。这事情,有些老得成了的军司马其实也能做到,可当它延伸到常生活,就变得比较吓人。军中一直有传言,说潘四娘不仅能无声地知道太史慈要吃哪样菜、喝哪种酒,还能知道他在给谁回信,下一箭哪个靶子,心里默念了哪一首诗。 凭借这一点神通,她锐地确信太史慈是病了。 最早有这觉是在训练场,事情很简单,他了一百枝箭,误了五枝,平常会全中或者只误一枝。那靶的五枝箭像长了手,远远掐着她的目光不放。她看了箭的整个飞行过程,觉得那不是由牛筋弓弦甩出去的,而是有个病殃殃的魂魄抓着它,慢悠悠、黏糊糊地跑过去的。那天弓箭场里零零散散有几十名兵校,他们在不远的将来都被调了岗、换了队,被放进那个号称“敢死鬼”的阵营里,冲锋陷阵,敢不敢不知道,只是大都成了死鬼,十不余一。 还有其他蛛丝马迹:比如以前能像樊哙般吃,现在最多也吃不过半只猪腿;以前吃粉能放厚厚一层辛料,现在口味淡得发寡;以前什么酒都喝,现在拿着个莫名其妙的青铜器,摆来摆去,也不知到底是在做酒还是炼丹。 比如,他在夜里白生生瞪着一双眼,越来越多地彻夜无眠。 再聊下去就越来越接近闺房私语,刘基不得不叫停潘四娘,可接下来,却不知道该从何帮忙。他又不通医术,现在也没了人脉,能做什么? 潘四娘摇摇头,确凿无疑地说:“他是心病。” “什么心病 ?” “你记得我跟你说过侠客的事情吗?” “记得,很多人说子义兄像古代侠客,对吧?我也这么觉得。” “我说那些人没一个好死的。有个人跟我扯过一段文,不知道为什么被我记住了,就像刻在里一样。他说: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我不是说太史要去刺杀什么的啊,但总有些时候,我… ——公元 201 年 · 建安六年—— 潘四娘有一种广为人知的神通。因为潜伏作战常常有衔枚噤声的时候,太史慈设计了完备的手势暗语,可潘四娘从来不用,只要和太史慈一对眼,她就能读懂“左抄右回”“别队先攻”“骑兵押后弓箭先发”等等讯息。这事情,有些老得成了的军司马其实也能做到,可当它延伸到常生活,就变得比较吓人。军中一直有传言,说潘四娘不仅能无声地知道太史慈要吃哪样菜、喝哪种酒,还能知道他在给谁回信,下一箭哪个靶子,心里默念了哪一首诗。 凭借这一点神通,她锐地确信太史慈是病了。 最早有这觉是在训练场,事情很简单,他了一百枝箭,误了五枝,平常会全中或者只误一枝。那靶的五枝箭像长了手,远远掐着她的目光不放。她看了箭的整个飞行过程,觉得那不是由牛筋弓弦甩出去的,而是有个病殃殃的魂魄抓着它,慢悠悠、黏糊糊地跑过去的。那天弓箭场里零零散散有几十名兵校,他们在不远的将来都被调了岗、换了队,被放进那个号称“敢死鬼”的阵营里,冲锋陷阵,敢不敢不知道,只是大都成了死鬼,十不余一。 还有其他蛛丝马迹:比如以前能像樊哙般吃,现在最多也吃不过半只猪腿;以前吃粉能放厚厚一层辛料,现在口味淡得发寡;以前什么酒都喝,现在拿着个莫名其妙的青铜器,摆来摆去,也不知到底是在做酒还是炼丹。 比如,他在夜里白生生瞪着一双眼,越来越多地彻夜无眠。 再聊下去就越来越接近闺房私语,刘基不得不叫停潘四娘,可接下来,却不知道该从何帮忙。他又不通医术,现在也没了人脉,能做什么? 潘四娘摇摇头,确凿无疑地说:“他是心病。” “什么心病 ?” “你记得我跟你说过侠客的事情吗?” “记得,很多人说子义兄像古代侠客,对吧?我也这么觉得。” “我说那些人没一个好死的。有个人跟我扯过一段文,不知道为什么被我记住了,就像刻在里一样。他说: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我不是说太史要去刺杀什么的啊,但总有些时候,我看着他,幽幽地,脑子里就一直唱出这几句话。” 潘四娘是什么人?很久以前还在刘繇营中的时候,她吼一句话,好些兵将都得抖三抖。她从来没说过这种玄乎的话。可就算刘基不理解她的意思,也没法反驳,因为他似乎也看不懂太史子义了。 刘基摇摇头,只觉得酒意从四面八方着头皮。他问:“你想我怎么帮忙?” “跟我去见个人。那家伙知道的一定比我多,可他不会跟我说。” 刘基心想,那我去又有什么用? 可潘四娘说完后,不加解释,带着刘基踩了夜小路,凑近军营最密集处。刘基想起吕蒙说过军事重地不宜窥探,但是一来潘四娘看着着急,二来她步履矫健,全然还是当年横行军中的样子,刘基哪怕想要阻拦也来不及。过了营垒层层鹿角,潘四娘有意带着他沿营帐间的影处急行,不过守备森严,路上还是跟两个斥候照了面。她作为都尉夫人并不慌张,大大方方应过去,也没有人询问。吕蒙白天让刘基穿上了吴军的两当甲,所以看之下,也看不出身份。 在路上,潘四娘给他解释:建昌都尉麾下管辖六县,总兵力不能说,但主体无非是三拨部曲。他们之间来源不同,不能打混合,所以都用营帐外的牦旌来做区分,看牦旌外围一圈旗穗的颜:和绿盔甲同的是孙家的主力部队,因为孙权驻扎在吴,所以称吴军;白是百越归降人士,选壮者编组而成,民族众多、习俗繁杂,看上去最为凌。 刘基问她,那黑的呢?潘四娘答:黑的,大都可能认识你。 他们正好停在一幢黑包边的旌旗底下,面前是个六角营帐,带豹面纹,属于曲级以上头领。潘四娘不打招呼不通传,直接闯进去,内里两个赤膊大汉吓得牛叫。四娘骂道:军营里除非睡着,其他任何时候甲不离身,你们都是管事的,还要我来提醒吗!两个人一边披挂,一边解释:刚刚从外地回来,才冲了澡,前脚进来,后脚夫人就到了,真来不及!四娘又喝问,郭军侯呢?他们唯唯诺诺地说,也去洗了,还没回来。 潘四娘用睥睨的气势,环顾四周,说一句:正好。然后直奔营帐里唯一还空着的铺方向。那旁边的架子上挂着盔甲,甲片上还留着血迹,让刘基触目惊心。女子反而不介意,踢开地上丢的靴子,先翻他的书案,又开案上的匣子。 身后两个屯长颇为手足无措,左一句“夫人不要冲动”,右一句“涉及军事机要,出什么事我们可担当不起”,又不敢上手去拦。潘四娘全当了耳旁风。他们没有办法,只能转向帐内的另一个人,可越看越觉得悉。 刘基也恍然大悟,为什么四娘说黑的都认识。 其实也不难想——这些人都是以前刘繇的旧部,都能叫他一句“少主公”。太史慈进孙家以后第一批核心班底,就是这些曾经的同僚。bGMBUiLding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