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以,昌平君有叛秦之心一事, 李斯虽早已借助明赫的心声知晓, 李由却毫不知情, 这会儿正翻来覆去的疑惑呢, “阿父, 昌平君五年前还对大秦忠心耿耿,那场叛他还为王上挡着一箭, 这...怎会突然就叛秦了?莫不是他前往六国出使之时,被那些人灌了魂汤?” 李斯听闻昌平君被焚于市后, 并无多大狂喜, 从他知晓对方有叛秦之举那刻开始, 便将之视为必死之人了。 眼下见长子之城府, 比起蒙恬那小子还是要逊两分,他不免叹气道, “莫说堂堂秦国右相,即便是为父前去出使山东列国,君王们都要恭敬款待,轻易不敢得罪,你可知这是为何?” 李由立刻接道,“自然是因为,秦国实力乃诸侯中最强者!” 李斯笑道,“既然如此,诸侯又能以何物,给他这位极人臣的秦相灌魂汤?” 李由却犹豫着低嗓音道,“可若是他担心,保不住这秦国相位呢?儿先前读楚国策论,有‘代代秦王负秦相’之言,细想之下不觉骇然,卫鞅死于惠文王之手,张仪老死故国之乡,魏冉被迫回到封地,范雎与吕不韦亦是...” 李斯眼中闪过一道怒光,低声音,怒吼道,“闭嘴!此等不堪谬论,不过是六国学子为离间秦国君臣而传,你岂能无脑当真?卫鞅固然是殉道者,但其余众人,皆有盘错节之因果,又岂能以结局而一以概之?” 他暗叹道,在那神画预言里,君王病重离世之时,自己也安稳当着秦国的左丞相,可见他李斯遇到的这位秦王,更是史无前例的重情重义之人。 他见李由嘴上唯唯诺诺,实则神情并不服气,便沉声道,“你可知冯毋择与冯去疾身为韩将冯亭后人,又未为国立功,为何能身居秦国朝堂之高位?” 李由皱眉思索了一会儿,摇首道,“儿不知这些老家伙之事。” 李斯瞪他,“那你可知冯亭是何人?又做过何事?” 李由眼睛一亮,“这我知道!三十年前,秦国攻韩之际,野王城郡守招架不住降了秦,就在相邻的上十七城也即将被秦国收入囊中之时,郡守冯亭却将上拱手献与赵国,从此叛韩,得赵王封他为华君..后来长平之战爆发,冯亭战死长平...” 李斯紧追不舍,“既然如此,冯氏不但于秦国无功,还有助赵伐秦之劣迹,为何却能一门两子皆居秦国九卿之爵?” 李由冥思苦想半晌,最后挠了挠头,茫然看向李斯,“儿还是不知。” 李斯倾身上前,声音得更低了,“我且问你,当年冯亭献城与赵之时,赵国朝堂是何态度?” 李由急忙捡起史书内容,干脆利落道,“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皆惊喜不已,认为即便出动百万大军,亦难攻下一城,如今能空手而得十七城,实在是天降的好事。”(1) 李斯点点头,“还有呢?” 李由又道,“可平君却不赞同,他认为无缘无故的利益是祸害,秦国兵强马壮又有农耕之利,若赵国接下此城,便是公然与秦国为敌。”(2) 在车中幽暗的青铜脂烛灯中,李斯的眼神渐渐犀利起来,“那么,你若站在赵国之立场,会选何人之计?” 李由毫不犹豫道,“自然是先接收上,再命良将廉颇坚守防御,坚决不中秦人的离间计,如此一来,白起再厉害也冲不破廉颇的防线...” 李斯闻言轻叹一声,头疼地了额角,怪不得神画之中,蒙恬能四处征伐赶匈奴,你这小子只能凭着为父的几分薄面,守着咸边上的三川郡... 子不肖父也! 他恨铁不成钢地“奖励”了李由一颗爆炒栗子,提醒道,“当此之时,秦国有雄心万里的昭襄王,有谋计百出的范雎,有以一敌万的白起,有远胜列国的耕牛铁铧,...如此强敌若要攻韩,明智之人只会退避三舍,以免烈火灼身,岂会主动凑上去?” “再者,以赵王之多疑心,不是今用赵括换下廉颇,便是明用李括换下廉颇,总归是抵不过白起的,又岂能为守上之城池,而奉上赵国之土地?” 李由吃痛地着脑袋,忙道,“阿父,我懂了...” 李斯总算欣抚须而笑,“孺子可教...” 话音未落,却听李由问道,“阿父,不是在讨论冯氏之事么,怎的又绕到赵国去了,此事跟冯氏有何干系?” 李斯无语望向车顶,老夫今总算明白,神画中,王上将长公子罚去上郡监军时的心情了——苍天呐,为何吾儿不类我! 他估摸着这会儿也快到府中了,夜深了,他老人家想早点歇息了,今实在懒得再枉费心神提点这小子,便低嗓音咬牙切齿,飞快道, “你且仔细听着:当时,上原郡守靳黈,本力主与秦军决一生死,但韩桓惠王暗中派城君前去笼络范雎,承诺要将上献与秦国,哪知靳黈不从,韩王这才怒而换了冯亭为郡守,那冯亭上任不过一月,便暗中派人前去承诺赵王,愿将城献与赵国...”(3) “世间岂有这般凑巧之事?故而,按范雎的计策,秦国真正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是弱小的韩国,而是更具威胁的赵国!冯亭虽是韩将,却早已被秦国收买,献城一事是假,为秦国寻得名正言顺伐赵之机是真!” 李由大惊追问道,“既是如此,冯亭为何要为赵国战死沙场?”BgmbUildING.coM |